查看原文
其他

核心素养与知识①|崔允漷: 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的区别

崔允漷 基础教育课程 2019-11-23
请点击上方的“基础教育课程”关注我们


2017年11月21-2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常州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会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围绕“核心素养与教学”做了主题报告。本刊聚焦读者关心的“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话题,精选专家从不同角度阐释的精彩论点以飨读者。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经过学科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它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

 

怎样理解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的关系?下面用开车来举个例子。交通规则是知识,移库是技能。知识、技能要变成能力需要有真实的情境,所以需要路考,路考检验的是知识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水平,这就是能力

 

有了能力不一定有素养。什么是驾驶素养?仍以开车做比喻,安全驾驶就是关键能力,礼貌行车就是必备品格,尊重生命就是价值观念。从能力到素养,一定需要学习者主体的反思,是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因此,素养是靠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不是靠教师教的。教师教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是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是通向素养的手段, 其本身不是目的。

 

现在国内考驾照越来越严格,我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越来越强。但驾驶素养依旧不是人人都具有。比如,遇到黄灯怎么办? 如果是具有尊重生命价值观的人,他就知道,到了黄灯必须要停下来或做好启动的准备。再如,交通规则没有告诉你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如何开车,这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驾驶素养的。有驾驶素养的人,会主动刹停,先观察,再做决定;没有驾驶素养的人,没有尊重生命的价值观的人,就会快速行驶(没有交通规则不涉及此知识)。所以,素养不是不要知识,也不是不要技能或能力,但是知识多不一定有素养,能力强也不一定有素养。这就是价值观跟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我们提倡课程育人,就是说,教师不只是教学生学会读书(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事(能力),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素养)。这就是我对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的理解。


版权声明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18年第2期(上),转载需注明出处。

往期精选

陈宝生:发挥课程标准的龙头作用

马斌:课程基地——凸显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势

品德教室里的绘本阅读故事

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

张丰:“劳动”岂能是一种“惩罚”

综合实践,推动课程综合化与生活化

领导力培养的是责任感与坚守力

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课程教学专业期刊。本刊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旨,解读新政策、推广新成果、宣传好经验,为基础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权威专业服务。

       杂志上期聚焦:课程、教学、教材、评价,下期关注:学校、学科、教师、资源及教育随笔等。欢迎订阅、投稿(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及编辑费)。

投稿邮箱:kecheng@ncct.gov.cn     

订阅电话:010-5855677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